笔趣阁 >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 > 第三十四章 过节,难得的休息时光

第三十四章 过节,难得的休息时光

笔趣阁 www.biquge5.la,最快更新铁骨是怎么炼成的 !

    今年是牛年,今天是牛年的最后一天。

    下午一队组织全体学员看了电视连续剧《尉官二十刚出头》,是继《士兵今年十八九》之后的又一部反映基层部队生活的片子。

    杨文斌看得是热血沸腾,电视里军营的生活是那么令人向往。

    军营里彩旗飘扬,红灯高挂,充满了节日的气息。

    这是继“十一”之后军营迎来的又一重大节日,也是迈入军营后度过的第一个新年。

    新的一年快到了,老鼠的吱吱声犹在耳边响起。

    举国上下,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忙着预备过新年。

    随着年龄的增长,记忆中许多珍贵、有趣的事被重新想起。

    记得最早的一年集体过新年,还是初三那年的元旦,初三(二)班的学生,在班主任王老师的组织下,开了一生中第一场联欢会,晚上在班里聚餐,并且扭动着屁股跟着音乐瞎蹦了一个晚上,第二天睡意浓浓地回到了家。

    离家第一年的元旦,是在煤都市度过的。那一天,正是杨文斌的生日。

    他和宿舍最要好的朋友毕力格图一起,花了几块钱,逛了县城里的商业街,看了半天的录像片,傍晚回来,便参加了班里的新年晚会,好象是和老乡们演唱了一首歌,当年很火的歌曲,《亚洲雄风》,当然,已经被他们给改词了,具体怎么改的,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第二年,学校搬迁到了市里,新年着实热闹了一阵。他好象准备了一个叫辣椒的幽默,就是“我准备了一把枪,木头的……”,着实叫同学们笑破了肚子。

    第三年的元旦,当然还是联欢会,会上,他好象是唱了“三百六十五个祝福”,玩得还尽兴。

    第四年的新年晚会,他们宿舍男生准备了一个集体舞,只见尘土飞扬,大家稀里糊涂地伴随着音乐上下场,同样,他登台,为老师和同学们献上了真心诚挚的祝福。

    想起来了,第一年的元旦,老乡10个人一起合唱了“我们丽州”,乡音,把他们的心联在了一起,并且,日后起到了那么重大的作用,他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。

    大学第一年的元旦,却是在滨城,男生宿舍,同寝室的十个兄弟们是在本舍兴高采烈地大喝了一通。自己支持不住了,便晃晃荡荡地上了后山,以至于李老师来看望大家时,他僵卧在床上呼呼大睡,醒来之后,便录制了一盘全宿舍男生联欢晚会特辑。

    第二年的元旦,同宿舍的男大哥掌勺,大哥的女朋友“女大哥”切菜,欢欢乐乐,团团圆圆,另外带了三个小“精灵鬼”,男男女女一起度过的元旦。酒未酣,人已散,忙来忙去,稀里糊涂,团团转。

    第三年的元旦,过得好艰难,没有联欢会,没有歌声,没有全班聚餐,谈恋爱,有对象的都成双入对的走了。只有单身的人们闷头闷脑,垂头丧气,孤人寡影,杯来盏去,苦里求欢,活得没意义,因为纯情已离去太远,剩下的只有发泄、敷衍。

    第四年的元旦,是在复习中度过的。

    回想毕业之年,是杨文斌人生中的一大转折。

    新岁之初,即忙碌于题山文海,为考取研究生而苦苦求索。终于拼过了冲刺的三天,不管如何,完成了宿愿。

    接着是为工作而奔波的日日夜夜:去省城中学面试之后的焦虑等待,省委组织部选干的过关斩将,稍而复试折戟,名落孙山;命运将他推到了军营,那本来自认为不适合自己的地方。忐忑不安地来到军营,从士兵转而学员,四个月弹指一挥间逝去。

    从大队长到军队课教员,都力图使他们更了解基层,认识到前进路上的困难与波折。

    基层既不象想象中的那么好,也不象想象中那么糟糕,对下去工作,他充满了信心,也充满了期待。

    孙子云:“视卒如婴儿,故可与之赴深谿;视卒如爱子,故可与之俱死;卒未亲附而罚之,则不服,不服,则难用;卒已亲附而罚不行,则不可用。故令之以文,齐之以武,是谓必取。此概为带兵之道耳。”

    军营是个大熔炉,究竟如何起步,要靠实践来说话。不论环境怎么恶劣,都应将自己定位在“携笔从戎”,而非“投笔从戎”。这是至关重要的。

    杨文斌又拿起了《开国领袖之谜》,读了起来。

    开国领袖,作为中国党的创始人之一,共和国的开创者,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者,其千秋功罪,自有众人评说,然而杨文斌佩服其“自信人生二百年,会当击水三千里”的气概,多么豪迈。

    忍不住要把他自己和开国领袖他老人家作一下对比:

    1893年12月26日开国领袖他老人家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富裕农民家庭;1973年12月10日他出生于龙江省龙江县果木树乡东村一个世代农民家庭。

    1913年开国领袖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,后来并入第一师范读书,年仅20岁;1989年他考入省师范学校。这是他们人生之中的相会之处。

    然而,地域的不同,家境的不同,使他们养成了竭然不同的相反性格:

    开国领袖大胆,富有叛逆精神,意志坚定,敢作敢为,志向远大,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薰陶,具有很强的根基,为他后来的文学、书法、文艺批判等奠定良好基础;

    他则懦弱、胆小,一味顺从,退让,逆来顺受,意志薄弱,胸无大志,教育基础薄弱,民风淳朴,过于老实。

    开国领袖于外婆家读书时,深受曾国藩及湘学影响,在一师读书时,又受到曾出洋留学的杨昌济等教师的谆谆教诲,开阔了眼界,对修身及治学方法,生活态度等方面受到了极大影响,并逐渐参加了社会实践,徙步旅行了解湖南民情,了解社会。

    而在中师的四年,他学到了什么呢?由一个幼稚的孩童,变成了一个狂热的立志为拯救民族文化的消失而献身的理想主义者,受关民、何达来等教师的影响,对人生充满憧憬和希望。为改变自己的处境,十姐弟联合而来,不论出于自愿还是被迫,取得了胜利,而他或许是其中最大的获利者,被保送入大学学习,当然,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汗水,问心无愧。

    师范生活,耳鬓厮磨,与萨仁高娃恋了爱,产生了感情,然而,由于不敢大胆追求,这段情只是无言的结局。

    开国领袖敢于大胆追求杨开慧,并取得了成功,为其留下了毛岸英,毛岸青两个儿子。

    1918年8月,开国领袖第一次到北平,以便从京赴法留学,暂到李大钊主持的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。猛然置身知识分子群中,那么自信的开国领袖心中也迸发出了自卑与不平。来到师大后,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,尤其是外语,他把它提到追求人生平等的高度来认识,并且曾忘我奋斗过,试图改变命运,但他失败了,尽管个人认为非完全意义的。同样,他们到了大都市,都开阔了视野,见到了他们以前所未见到的东西,这又是一个共同点。

    同样的慢悠悠,不慌不忙,不修边幅,同样的深刻在心中的农民情结,导致了最终结果也相同吗?

    北平回来后的开国领袖,积极参与驱张,欲建立独立的湖南共和国,之后又成立新民学会,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。他投身革命之中,与G党合作搞大革命,失败后走自己独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,以农村包围城市,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,赶走了倭军,驱逐蒋部到T岛,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,又按照自己的设想,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,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,大跃进,人民公社化,直到规模空前的文化大革命:“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。

    这一切,离不开他的自信,浪漫,农民情结,理想主义的乌托邦……

    大学毕业后参了军的杨文斌应该怎么办呢?

    空怀壮志却不知自己该干什么和能干什么?他缺乏自信,注重现实,拙于口齿,且意志不坚,拘泥古板而懒惰自卑。如果想有一番作为,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,自信、独立的意见和百折不挠的贯彻执行的毅力。

    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改变自己,如果不能成功,若顺应自己性格,就不得不曲意逢迎,顺水推舟,口是心非,颂扬别人,提高自己,找寻一稳固的靠山以图私利。

    他从内心中不愿意这样。除此以外,或者随波逐流,顺其自然,在平凡中度过余生,平淡无奇。

    时代的不同决定他不能成为第二个开国领袖。

    可读过此书,他主要感悟以下两点:

    一是掌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,争作时代的弄潮儿,不违背历史趋势而给人民带来现实的长久的利益;

    二是如何正大光明充满自信地不卑不亢堂堂正正地做人,敢恨敢爱,敢怒敢骂,不以物喜,不以已悲,心胸开阔。

    当前能做的只能是动脑筋多想想问题,动动手多了解社会,动动笔直抒胸臆,动口嘴敢恨敢爱,辞能达意,更远的事情就让行动去谱写吧!

    再有110分钟,就是新年了。辞旧迎新,本该有众多的总结与检讨,然而时间已不容许他仔细整理思路,记下思想中的一丝一缕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