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 > 第一三八章 复试,稳扎稳打,过关斩将

第一三八章 复试,稳扎稳打,过关斩将

笔趣阁 www.biquge5.la,最快更新铁骨是怎么炼成的 !

    4月14日,杨文斌,向股长和主任请了假,踏上了开往京城的列车。

    此次复试,让杨文斌的内心十分忐忑。因为如果初试,没有考上的话,也就算了,也就没有后面的那么多的幻想。

    可是,要是参加了复试,又被拿下来的话,前面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了。自己又怎么甘心呢?

    但是他也在想,自己这样紧张,其他参加复试的同学,也会是这样紧张的。

    这时候,考的就应该是综合素质和反应能力了。

    经过一宿的颠簸,15日上午,列车进了京城站。

    出了站台,京城站前广场上,人流熙熙攘攘,远处,高楼是鳞次栉比,不愧是国家的首都。真的是一座大城市,与杨文斌每天接触的小县城,是无法比拟。

    杨文斌背着行李,去找寻前往军事科学研究院的站牌!

    找了一会儿,他终于坐上了一辆开往颐和园方向的公交汽车。汽车行驶在宽阔的长安街上,一会儿停一会儿,一会停一会儿的,慢的像老牛。

    公交车,颠簸了两个小时才到达了目的地。

    在来京之前,扬文斌特意给于老师打了电话,向他报告了自己通过了初试,即将赴京参加面试的好消息,于老师也很高兴,叮嘱杨文斌一定要自己认真复习,来京城时一定要来看自己。

    公交车过了颐和园,转过西北角,面前赫然出现了一座很大的院落。

    在正门上面,有一座大的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院”的牌子。

    杨文斌下了汽车,来到站哨哨兵面前,拿出军官证登记,并告诉哨兵说,自己是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的。

    登记完,杨文斌向这个哨兵打听招待所在哪里。哨兵给他指了方向,并放他进入了院内。

    杨文斌走了大约五分钟,就到了院里的招待所,是一个五层的小楼。门前,写着“招待所”三个大字。

    杨文斌,进了招待所,里面来往的服务员,都穿着军装。

    他拿出军官,开了一个标准间。

    然后跟着服务员的引导,来到了二楼阳面的一个房间,208室。

    打卡进去,房间里面很整洁,有一张大床,一台电视,独立卫生间。

    安顿了下来,梁文斌,就给于老师打了个电话。向他预约,准备去看看于老师。

    于老师听说杨文斌来了,很高兴,说:“这样吧,中午,我请你吃饭,就在学院的小餐厅。”

    然后告诉杨文斌,怎么走,才能找到餐厅。

    快到了中午时间,杨文斌按照于老师说的地点,找了过去。

    这是校内的一家小饭店,里面有单间,幽静。

    杨文斌,快到了饭店门口的时候,看见于老师正在门口等着她。

    几个月没见于老师,他还是这样和蔼可亲。

    他笑眯眯的拉着杨文斌的事,问道:“怎么样?成绩出来了。看来我的眼光没有错,你考得不错。我侧面打听了一下,你报的这个专业招生是两名,四个人参加复试。但是从文化成绩看,你排第二。

    如果,复试表现正常的话,被录取,应该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
    杨文斌问别于老师:“能不能和导师联系一下啊?我们提前见个面,联络一下感情。也有利于现场发挥。”

    “不用,不用!”于研究员坚决地拒绝了这个提议。

    他说:“咱们军事科学研究院的老师教授,非常有职业道德,根本用不着提前和他见面。如果你提前和他见面了,说一些话,可能效果适得其反。如果你给她造成了不好的印象的话,位于现场复试时的打分是不利的。所以一动不如一静,你就安心地准备好,参加复试,静等成绩出来就可以了。看你发挥的程度,决定你能否被录取。”

    听到于研究员的这个建议,杨文斌打消了约见导师的念头。

    两个人吃完了饭,杨文斌就回到了招待所,于老师因为下午还有课,就回到了机关楼,继续上班。

    第二天上午八点,杨文斌准时来到了军史楼,参加研究生招生复试。

    在军事历史课题组的小会议室里,有各自的导师主持,对本专业的报考学生,进行专业复试。

    小会议室门前是待考区,会议室里面是考试区。

    到了小会议室门口,工作人员验看了杨文斌的军官证和准考证,然后给杨文斌以了一个关于复试的英文题目。

    考试的要求是围绕一个主题,自由发挥,讲五分钟。要求利用英语进行演讲。

    杨文斌抽到的题目,是论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。

    准备的时间是半小时,八点半正式开考。

    杨文斌,按照这个题目,准备了一个要点。

    第一个,他讲,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,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,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,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,最后加入反法西斯战争同盟是事情的发展。

    第二个,他讲,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,拖住了日军90%以上的兵力,避免了美英双线作战,也缓解了苏德战场给苏军带来的压力,避免美英战士的过多战损。

    第三个,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,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,伤亡了3500万的人民。经济损失更大。

    基于以上三方面的理由,杨文斌认为,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,也是主战场之一,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    八点半,正式的复试开始了。

    他发现,小会议室里,坐着三名考官,其中一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,三十岁的左右的女同志,还有一名是四十多岁的学者。

    三个人组成了复试组。

    第一个问题要开始之后,杨文斌按照自己拟定的要点,按照自己刚才的思路,进行了回答。

    他感觉自己回答的比较流利,观点也比较正确,中间还加了一些的具体事实,应该是没问题。

    在他口试的过程中,他的目光一直在盯着考官看,而考官也在他的回答中微笑并微微颔首。

    复试的第二个问题,杨文斌抽到的是“如何认识战争,对历史的推动作用,请结合实际谈一谈。”

    关于这个问题,首先,杨文斌认为这是一个军事历史与社会变革的关系问题。

    他认为,战争是社会阶级矛盾的产物,是流血的政治和暴力的冲突,战争摧毁旧的国家和社会秩序,在短时间内使社会发生重大变化,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战争能推动社会前进,代表落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战争,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破坏作用,甚至导致长时间的动乱和分裂,历史的倒退。

    战争促进了人类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。

    比如中国西汉王朝初期,西域还是一个神秘遥远的地方,汉武帝通过对大宛的战争,在西域建立统治,从而开创了中国内地与西域的交往,中国与西亚经济来往的丝绸之路。

    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远征,是欧洲大陆对亚洲的第一次冲击,征服了波斯、印度,开拓了海上航线,从地中海地区的印度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交往迅速发展。

    公元五世纪中叶亚洲的游牧民族匈奴人,首领阿提丁,越过伏尔加河、顿河,驱赶的阿兰人,哥特人,王达人,向西流亡,演绎成世界史上的民族大迁徙,对西方世界造成巨大冲击。

    十三世纪蒙古军的西征,征服了中亚、西亚直到欧洲多瑙河流域,落后的欧洲,重新意识到东方的存在,然后才有了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,蒙古军队的火药火器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,给欧洲的军事技术革命准备了种子。

    所以,杨文斌认为,这三次大规模的军事战争,虽然有的巨大的破坏性,却具有和平时期的交流所不具有的猛烈冲击力量,往往成为一个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。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以后。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瓜分世界进行殖民扩张,一方面,是对弱小国家血型掠夺和屠杀,一方面,把相互隔离的大陆连为一体。

    总之,战争也有其进步的一面。所以我们要促进正义的战争,防止非正义的战争。